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13:00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虽然已经辞世,但其生命的一部分却又化作了“礼物”,为新的生命燃起了希望。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4月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上,大家纷纷送上花束追思这些“捐献者”。
一大早,都江堰味江陵园捐献者纪念园就来了许多手捧花束的人。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者家属代表、受捐者代表、医护代表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等100余人,一起向捐献者默哀,并敬献花束及礼物,表达敬意、寄托哀思。对于捐献者家属来说,做捐献的决定是困难的,但也是对逝去家人最好的纪念。
“孩子是因为交通事故去世的,太突然了,我当时根本接受不了。”提起三年前的这一幕,捐献者家属刘女士(化名)还是很悲痛:“当时签捐献书的时候我是懵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正确的选择。我想,如果我当时因为心情复杂没有签字的话,现在我也就没有任何念想了,现在我会觉得他的心脏、肾脏、肝脏那些还鲜活地活着,我都觉得他还在身边,只是见面的方式不一样。”
对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而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想要匹配到合适的器官做移植,有的病人需要等上很久。器官及遗体(组织)受捐者家属杨超就说,父亲60多岁了,肝癌发生了复发,情况非常危急,“当时一直在排队,很焦急,很紧张,我每天都跟医院打电话,问有没有肝源,大概是排了两个月终于排下来了,告诉我有捐献的肝脏,我当时太感动了,不管是捐献者还是捐献者家属,我觉得都太伟大了,我十分敬佩,这也启发我,如果我也有那么一天,我也是愿意捐献的,因为这真的可以照亮其他的家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在清明节前夕举办缅怀纪念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年,通过活动为大家科普和宣传人体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副教授徐岗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大概的捐献量在200例左右,有的会捐献角膜,有的捐献心脏、肺、肝脏和肾脏,这200例的捐献供体,其实背后可以挽救非常多的家庭。”
近年来,随着器官捐献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终末期患者因此受益。截至2025年2月底,我省共有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46.8万余人,累计完成器官捐献共计1998例,捐献大器官5658个,实现遗体捐献2358例、眼角膜捐献2243例,救治器官衰竭病患4200余名,让近5000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