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声讨、喊口号、唱苦情戏,能找回沉迷游戏的孩子吗|荔枝时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8:00:00    

文/胡印斌

(作者胡印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暮色降临,5位中年人反对网络游戏的行动开始了。组织者朱新勤看上去很有干劲,他启动手里的电子喇叭,事先录好的口号穿透芜湖黄昏的宁静。“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关闭网络游戏,救救我们的孩子。”5个人穿着特别定制的文化衫,排成一列,沿着芜湖市银泰广场旁的路前行。

互联网和现实中,活跃着这样一群反对网络游戏的父母们。这群人都有一本“血泪账”,他们的孩子都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盗窃、打架斗殴的堕落之路。

倾听他们的故事,确实让人心酸。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能上进?哪个家庭不倾尽全力把孩子“举高高”?遗憾的是,这世界总归不会尽善尽美。一旦家里有了一个整日窝在床上、沙发上,口吐污言秽语的孩子,会让父母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也因此,就有了这一群反网游的家长。之前的希望有多大,则此时的绝望就有多大,而到头来,他们把所有的愤怒、不甘、失败,都归罪于网游。他们认为,若是没有网游,孩子就不会迷失了,只要关掉网游,听话的孩子就会回来了。

只是,这样的归因方式,未免太简单化,也不现实,很多时候,更像是想象中的愿景。网络游戏果真是罪大恶极吗?这事因为缺乏定量分析,所以也无从简单定性。但电竞可是妥妥的体育项目,经由人机、人人的智力与体力比拼,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等。

当然,鉴于网游的全感官刺激,一般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被吸引,甚至沉迷于此。这也是当下一些平台不断设置门槛、强化审核的原因所在。

青少年沉迷网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并不仅仅是网游与孩子的问题,也与青少年成长环境、孩子缺乏自制力、家长缺乏正确引导和陪伴等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城市化、现代化叠加推进的过程中,不少青少年属于隔代抚养,与父母长期分离,这也使得孩子在成长期缺乏陪伴,从而被网游吸引。

喊喊口号,扯一块条幅,痛说自家家史等反网游行为,或许能引发社会上的一些同情、共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不说关掉网游不现实,即便真的关掉了,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也会找到新的沉迷对象,陷入新的迷惘。就像此前一度风行的“戒网瘾”学校一样,动辄打骂、体罚,也太简单粗暴了。

救救孩子,不妨先从家长做起,多一些春雨润物,多一些耐心陪伴,多一些平等沟通,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激发其内生动力,也要从自身做起,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解放出来,如果自己都管不住,还想着孩子远离网游,也不大可能。

而相关行政部门也要切实履职尽责,学校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多把孩子往实际生活中引导;监管部门也要延伸触角,从技术层面完善网络游戏的规则,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平台也不能“一脸无辜”,网游固然并非“罪大恶极”,但平台有责任落实防沉迷措施,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终究无法依靠情绪化的对抗或简单粗暴的禁令,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与平台携起手来,各尽其责、共同引导。唯有用陪伴替代放任,以完善的制度填补成长的缝隙,才能让青少年既享受到科技发展的馈赠,又不被虚拟世界所“吞噬”。(选题来自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项目

相关文章
声讨、喊口号、唱苦情戏,能找回沉迷游戏的孩子吗|荔枝时评
2025-09-09 18:00:00
宿豫中小学生,或迎10年来最长学期
2025-08-24 15:08:00
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举办 南昌2件美术作品入选参展
2025-08-20 10:41:00
6岁女童殒命戏水池:家属称左腿被回水管吸住,官方正调查死因
2025-08-11 09:52:00
《陈云青少年时代的故事》新书分享会举办
2025-07-25 2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