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9:34:00
夏收时节,松滋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打捆机在麦田中穿梭作业,秸秆被打包成捆,运往电厂、有机肥厂等地“吃干榨净”。近年来,松滋市通过多元化利用模式,推动秸秆“变废为宝”,预计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96%以上。
在南海镇三垸村,搂草机将秸秆归拢成行,打捆机紧随其后,将秸秆压缩成紧实的圆柱形草捆。单台打捆机日作业量达80至100亩,效率远超人工。村民陈启华表示,秸秆打捆后不影响下季耕种,还降低了劳动和耕种成本。
打捆好的秸秆,将全部送往松滋市凯迪阳光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燃料消纳。该公司总经理杨弋介绍,电厂年消耗农林废弃物24万吨,上半年已收购小麦秸秆1万多吨,下半年计划收购水稻、玉米秸秆7万余吨,全年秸秆消纳量预计超8万吨。
此外,松滋市还积极拓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利用途径。部分秸秆被送往有机肥厂发酵成有机肥,或加工成养殖饲料,形成完整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据统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32.95万亩,秸秆产生量约68万吨,可收集量52万吨,预计离田利用量突破20万吨。
松滋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扶持秸秆收储运市场主体,探索“五化”利用路径,持续提升我市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张子翰 杨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