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7:26:00
当500吨木亚格杏跨越天山飞入大湾区,当“一室二园六空间”如星火点亮边疆课堂,当无人机在棉田上空织就智慧之网,当庭院变景区、非遗焕新彩,文旅融合绘就团结同心圆……穗疏两地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奔赴,书写着新时代对口支援的壮美诗篇。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是广东支援喀什地区15周年,也是第十批广州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两周年。两年来,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对口援疆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确保“十四五”援疆工作圆满收官。
广州援疆工作队队长、疏附县委副书记罗亮听结亲户吐尔洪江的女儿演奏民族乐器。
戈壁变杏林 一颗木亚格杏走向大湾区
塔什米力克乡,疏附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塔什米力克”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石头多多”,生动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石头遍布的自然风貌。尽管这片戈壁滩看似贫瘠,却孕育出了木亚格杏这一肉厚皮薄、汁多味甜的“杏中之王”。
“你现在所看到的这片杏林,曾经都是荒凉戈壁滩。”据疏附县农业农村局园艺中心副主任依明江介绍,近年来,得益于广州援疆的大力支持,塔什米力克乡的木亚格杏种植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地政府与群众携手并进、不懈努力,“戈壁滩变绿洲”正成为现实。
阳春四月,正是杏花开放的季节。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立邦正在杏林中查看嫁接杏树的长势。“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木亚格杏存在坐果率低、果园管理落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2024年的援疆项目中划拨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木亚格杏提升坐果率的实验示范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团队成功筛选出3个能有效提高木亚格杏坐果率的授粉树品种。通过嫁接授粉树,木亚格杏的坐果率从原来的1%提升至35%左右。”张立邦表示,今年塔什米力克乡大力推广木亚格杏种植,并在戈壁滩上进行了种植,同时配套种植了授粉树,新嫁接的树木预计明年即可开花。
除了在种植端实现技术提升,打通销售环节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乌帕尔镇副镇长王春在调研时发现,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大量木亚格杏鲜果年年滞销,当地果农损失惨重。去年,朴实合作社与铁日木乡和塔什米力克乡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木亚格杏的销售价格从原来的6—8元/公斤提升至15—25元/公斤,全年销量接近500吨,部分农户的销售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总收入提升30%以上。
“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引导及大力协助下,我们以朴实合作社为基地,从鲜果的采摘、分拣、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统一的科学产业标准,并对农户进行统一有效的培训。奖励机制的建立,将鲜杏价格从以前的5—6元提升到15—25元,鲜果销售从原来的100多吨增长到500多吨。”喀什大疆有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滢表示,公司还引入了顺丰快递,实现从南疆一件代发到全国的时效仅用48小时,让全国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新鲜美味的木亚格杏。
事实上,在消费帮扶方面,广州援疆工作队每年都会安排一部分援疆资金,支持疏附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打造全县农产品产业链,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曹露表示,工作队积极与后方单位对接,通过工会采购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帮助疏附县农产品打开大湾区市场。特别是木亚格杏作为疏附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去年通过搭建宣传矩阵,2024年电商销售量193吨,同比增长672%,销售额558万元,同比增长357%。
如今的疏附县,不只是木亚格杏焕发出新的生机,去年被成功认定为喀什地区“地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疏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引进了灵芝、樱桃、草莓等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佳的作物,实现产业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去年,经过与广州后方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对接和合作,我们成功建成了工厂化的方舱,并种植了赤灵芝和黄金菇、桃花菇等珍稀品种。该项目也成为整个南疆地区第一个工厂化赤灵芝的培育项目。”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党委副书记廖鑫介绍,赤灵芝是目前已知的灵芝品类中经济效益最高的,通过赤灵芝的种植,一方面可以让当地了解国内先进的农业科研带来的栽培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相关技术的培训,让当地的群众掌握灵芝的培育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打造“一室二园六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走进疏附县第二中学,学生们正在新建的“一室二园六空间”中开启多彩学习之旅。“‘六空间’各有侧重,援疆空间展示援疆成果,培育感恩意识;科创空间聚焦科技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传统文化空间以‘君子四艺’涵养文化内涵;红色文化空间借怀旧陈设传承红色基因;剪纸空间融合多元文化,传承技艺;法治空间以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该项目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州援疆教师、疏附县第二中学担任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的帅诚江介绍道。
教育援疆也为当地老师带来了更多成长机会和宝贵资源。加入疏附县“双融双创”工作坊后,英语老师刘辉在广州援疆教师沈明的指导下,利用AI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实现教学多元评价,提升了高质量教学。
提升后的文体广场与小型运动场馆,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全面推进疏附县教育数字化转型,由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指导成立了“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沈明名师工作坊,组建粤疆教育专家实践共同体,工作坊构建并实践了“双融双创·梯链智援”模式,通过“输血—造血—反哺”良性循环机制,系统推广广东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取得显著成效。
在明德小学,广州援疆教师带来的皮影戏表演、蛋雕、剪纸等特色社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在皮影工作室里,在老师阿尔祖古丽的带领下,学生们正用自己手工制作的皮影道具表演四大名著的经典片段。
“我们这个皮影工作室是来自广州的蒋丰硕老师建立起来的,我也成了她的第一任徒弟。”阿尔祖古丽表示,孩子们通过制作道具、表演皮影戏,不仅了解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接下来,她还将对皮影戏进一步创新升级,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当演员上台表演,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从全方位育人到专业育才,在职业教育领域,低空经济等新兴专业正注入新鲜血液。
在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操作一架植保无人机起降。张建辉在2023年2月作为广州市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支教团团长来到学校,担任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我们刚来的时候,学校的无人机专业刚刚申请下来,但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匮乏。借助广州援疆的力量,将县教育系统里具有无人机相关专业教学水平的能力的师资力量集中到中职学校,同时,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获得了80多万元的援疆专项资金,建成了独立的实训场所并配置了先进的实训设备。”经过两年的发展,无人机专业的学生在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的各级比赛里面都取得了亮丽的成绩。
对于南疆地区来说,无人机在灌溉、植保、大型展演、安防巡逻、城市测绘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目前学生毕业的就业对口率已经接近80%,未来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接下来,张建辉校长还将根据当地低空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为受援地培养更多具有无人机操控与编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帮患儿迈出人生第一步 用爱与责任浇灌“生命之树”
“你好!我过来看一下小宝贝,现在恢复得怎样啦?”3月26日,第八批援疆干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步军副院长,邵跃斌主任、陈瀚熙主任,广州援疆医护干部温雪满等来到疏附县人民医院,此时距离图图去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治疗已经过去了1月多。“从广州回来以后,孩子的一切都在向好发展,能坐会站,一次能走几步路,开口说话也有了很大进步。”图图的爸爸买买提表示。
时间拨回到去年4月,温雪满在一次下乡义诊时,偶然发现当时1岁多的图图行为举止异常,“他的头一直往后仰,并不断上翻白眼。家长告诉我,孩子出生时因‘新生儿肺炎、高危儿’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此后发育迟缓,跑了多家医院都没有找到病因。”温雪满很快意识到,孩子需要在3岁前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温雪满的不断督促下,图图和家人终于在今年2月8日踏上了前往广州的求医之路。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图图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就医,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初步诊断为“发育指标延迟”。经过13天的住院治疗,图图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当看到图图首次独自站立的康复视频,远在千里之外的爷爷哭了起来:“我的孙子终于站起来了!感谢党,感谢广州援疆工作队,感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宝宝从一开始的站立,到走2步、走8步,现在可以走几十米了!”4月24日晚,温雪满向记者带来了这一令人欣喜的好消息。如今,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推进下,穗疏医疗协作机制仍持续发挥保障作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与疏附县人民医院通力协作,为患儿制定了延续性诊疗方案。“医疗援疆是一项系统工程,后方医疗资源全力护航患儿的康复之路,更是用行动诠释医疗的温度与担当!”步军表示。
广州援疆医护干部温雪满来到图图家回访康复情况。
这段充满爱心与希望的康复之旅,帮助图图迈出了人生第一步。广州医疗援疆的脚步从未停歇,自2023年第十批援疆工作队进疆以来,广州市卫健委先后选派医疗专家39人次到疏附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投入援疆资金1.96亿元,先后创下单年帮扶人数创历年之最,后方医疗机构帮扶力度最大,单年投入援疆资金历年最多。
疏附县疾控中心大楼的墙上,一棵“生命之树”正在生长……“这些都是我们去年以来救助的新生儿。”广州援疆干部、疏附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余超介绍,2024年,广州投入250万元援疆资金,首次支持疏附县妇幼保健院设立母婴安全和保障项目,开展了婚前医学检查、无创DNA筛查、孕妇心脏病筛查、孕期贫血改善以及孕产妇儿童救治等,一年来救助了17名高危新生儿。2025年将继续投入援疆资金开展相关工作。
从民族“三交”到“美美与共”“你在广州有亲戚,我在疏附有个家”
3月末,广州援疆工作队队长、疏附县委副书记罗亮走进结亲户吐尔洪江家,映入眼帘的是刚改造完的民族风情庭院,手工乐器作坊里,学徒们正聚精会神地跟着吐尔洪江学习手工乐器的制作。
两年前,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初进疆时,罗亮在“结亲”活动中认识了吐尔洪江。这位维吾尔族同胞依靠传统手工作坊维持生计,其勤劳质朴的形象给援疆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来到后为他出谋划策,他也有扩大生产、带动全家及村民致富的想法。在去年援疆项目致富带头人选拔中,吐尔洪江主动报名且符合条件,援疆资金安排25万元推动其项目建设。我们对他的庭院进行改造,将手工作坊升级为集展示、制作、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手工业合作社。”罗亮表示。
与此同时,依托吾库萨克镇这一旅游集散地的优势,罗亮鼓励吐尔洪江发展田园经济和农家乐,并按旅游、卫生、服务等标准帮他建起农家乐,扩大庭院面积,整治果林、迁移羊圈,设立公共卫生间。去年建成后,吐尔洪江家的农家乐迎来众多客人,因其手工乐器特色、美丽庭院及10亩桃林备受称赞。每年6—8月瓜果飘香,游客流连忘返,还能品尝到吐尔洪江家自制的馕和羊肉。
“之前我们的产品主要卖到合作社,现在每年5—10月份有很多内地游客过来旅游,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当‘手信’带回去。”吐尔洪江表示,通过改造,一家人的思路更开阔,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周边村民来自家就业,初学者月薪就有2000元,熟练的工人月薪可以达到4500元,他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两年来,罗亮与吐尔洪江一家建立起深厚友谊。在“你在广州有亲戚,我在疏附有个家”的倡导下,像罗亮与吐尔洪江这样的结亲故事越来越多,穗疏两地“亲戚”间的互访日益频繁,民族团结的大合唱也越唱越好。
走在疏附县的大街小巷,通过改建城市书吧,为市民提供舒适阅读空间;投入1500万元专项资金,对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保护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利用3600万元援疆资金改造提升后的文体广场与小型运动场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疏附县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进疆以来,广泛、持续开展民族“三交”(交往、交流、交融)系列活动,推动文化互鉴共融。粤剧、木偶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以及潮汕英歌舞、潮剧精品节目等,先后赴疏附县开展巡回演出,为当地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与此同时,喀什地区歌舞剧团“山河万里·粤喀同心”文艺交流演出团队也走进广州,以艺术为桥梁,促进穗疏两地文化深度交融,真正实现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愿景。穗疏两地正以“文化润疆”的如椽巨笔,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篇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