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44:00
人人长寿客户端
清明假期,长寿区以“踏青+文化”双线并行的文旅模式,迎来旅游小高峰。来自区文旅委统计数据显示,4月4日至6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42.25万人次,同比增长12.36%;实现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1.56%。
据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假期,游客结构呈现本地市民与周边短途客群并重特点,生态休闲、亲子互动与文化体验成为三大核心吸引力。
夜幕下的长寿湖景区成为假期亮点。4月5日晚,数百盏夜光风筝伴随星空升起,以“萤火”“星空”为主题的创意造型吸引游客驻足拍摄。同期举办的篝火晚会通过民谣演唱、非遗打铁花等环节,将传统踏青与现代夜游结合。该景区负责人介绍,这些夜间项目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达90%。
针对家庭客群,长寿湖景区推出多元亲子产品——水上欢乐世界的摩托艇、动感自驾艇项目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渔文化村设置“小小渔夫”体验区,儿童可通过模拟捕捞、手工扎网等活动了解传统渔业;周边酒店DIY青团、棉花糖等民俗手工活动,则让传统文化浸润假日时光……
“亲子项目丰富,大人小孩都玩得很尽兴。”来自重庆市渝北区的游客张女士表示,这次来长寿的体验感特别好,为长寿文旅点赞。
除自然景观外,红色地标与生态景区形成互补效应。杨克明故居假日期间游客数量激增,新增的“微党课”环节通过情景剧还原历史片段。长寿慢城、菩提山等景区依托丘陵地貌打造踏青步道,辅以茶艺表演等场景,满足中老年游客慢游需求。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的老茶馆上座率持续攀升,店主刘先生称:“不少游客看完湖景专程来喝茶,说是要体验‘双重长寿秘诀’。”
“以长寿湖旅游景区为例,游客人均花费800元,比平时增加了2倍多,系留气球观光、夜光风筝等二次消费项目贡献率达35%。”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分析,将在地文化转化为体验产品是关键,比如系留气球观景台同步讲解寿岛水文故事,让百元票价包含知识附加值,实现了文旅市场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原稿点击:清明假期长寿引客42.25万人次揽金3.38亿元-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