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出炉!济南历下区、历城区再次上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9:03:00    

创新能力,是城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城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眼”。

3月31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济南市历下区(第41位)和历城区(第90位)再次上榜,延续了2024年“双区入选”的势头。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微信公众号

这一榜单基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四大维度的评价体系,对全国地级市市辖区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历下与历城的上榜,不仅彰显了济南在区域创新竞争中的强劲实力,更反映出山东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的战略布局。

优异的成绩不禁让人思索,当今时代下我们理想中的“创新强区”应该是什么样子?“创新能力”作为其能量供给源泉,又在进行着何种蜕变?

什么是“创新强区”?

近年来,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已成为衡量中国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

此次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的含金量,从评价体系中可见一斑: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考察了各城区的创新环境、服务能力、创新主体活跃度及成果转化效率。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单位:万家)

从发布的评价结果分析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核心指标,勾勒出创新强区的核心特征。

数据显示,百强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1万家,占全国比例超过3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2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占比达35%。可以说,创新强区是各类创新型企业主体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区域单元。

从另一方面来讲,该榜单不仅反映了全国各城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更是可以作为指导地方政府优化创新政策、增强科教投入水平、提高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参考。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财政科教支出占比的平均水平达27.4%,高于全国水平8.4个百分点;集聚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主体共257.3万家;年度商标注册量为93.8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8.4万件,分别占当年全国总量的21.4%和30.8%。数据反映出中国创新强区在政府层面对于科技和教育的总体投入水平和重视支持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政策环境优化、落实力度的持续增强。

当济南双区成功跻身这份“国家级创新体检报告”,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城正在完成从“文化名城”到“科创高地”的华丽转身。

历下的逐“高”而攀

作为全市金融和总部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历下区的总面积100.89平方公里,仅占济南市土地面积的1%。“寸土”生“寸金”的历下,此次上榜靠什么?

首先是科创资源集聚,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2024年,历下区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239亿元,增速17.5%,总量占全市的44%,增速增量均为全市第一,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19亿元,连续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

成绩的背后,源于历下区围绕增强区域性科技策源引擎、成果转化枢纽、产业创新阵地三大功能,加快实现“科技平台、科技园区、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民生”六个方面的全面提升。

尤其是当前,历下围绕“一轴三区多园”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特别是历下经开区,正以产业规模“千亩百亿”为目标,细化“2+N”产业布局和具体赛道。“2”是深耕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两大百亿级链式产业集群,“N”是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比如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

2025年,这里将加快长岭智谷等重点载体建设,推动华为山东区域总部尽快落地,组建片区产业发展基金,完善研发平台、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吸引科创资本、高端人才向经开区集聚,构建特色鲜明、上下游完善的产业集聚新高地,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桥头堡”。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如何才能保证高质量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历下区一直以来的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发展,历下区从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体系着手,搭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发展路径,深入挖掘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培植潜力,成功催生出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黄台煤气炉有限公司、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让科技型企业在历下区这片科创沃土上茂密成林。

历城的向“新”发力

在众多区县里,历城区的科创家底也是最为厚实的。

比如在科创平台方面,历城拥有国家超算中心、空天信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一批“国字号”“鲁字号”重大科创平台。

尤其是数字经济领域。2024年,以济南超算科技园为中心的超算创新圈已经汇聚了20余家科研院所、30余家科研平台、110余支科研团队、1000余名科研人员。构建了以中晶芯源、达新半导体、晶谷研究院为牵引的功率半导体产业,以宇正电子、大未来人工智能、上智智能为引领的人工智能产业,以海康威视、中科曙光、华翼微为聚合的信创网安产业三核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超算创新圈正在被打造成一座“彰显算力特色、科创要素富集、产业发展强劲”的“超算科技城”。历城区曾在年初充分整合济南超算周边资源,再次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提升。目前,超算科技城片区内智能传感器北区二期、数字产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和济南生物医药港中区3个在建项目正加速推进中。

比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历城区为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在线上开发“历城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涵盖成果转化服务、高企培育服务、专家库、科技资源库四个主要方面模块,同时为用户提供科技政策、科技资讯、项目申报等“第一手”信息资料。在线下更是打造了“稼轩会客厅”“专家学者历城行”2大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多次对接山东大学、齐鲁工大、省农科院等区内外高校院所,针对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常态化开展成果挖掘和转化服务。

如今,科技创新已是引领历城发展的最核心密码。对于历城来说,无论是着眼当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还是布局未来,抢占新赛道制高点,都有条件、有能力用好科技创新这个“破局利器”,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新坐标。

创新,让城市永远年轻

尽管历下区和历城区已经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对于整个济南市而言,要想真正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针对城区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赛迪顾问给出了做好创新顶层设计、促进创新融合发展、做强创新金融生态、提升创新服务质量4个方向的建议。

尤其是顶层设计与融合发展方面,前者需要推动产学研用纵向协同创新,以及大中小企业和金融、法律、科技服务等服务主体共同参与的横向协同创新,形成矩阵式融合创新的生态系统。后者需要积极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推动与周边区县、城市产业园开展创新协作和联合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

今年,济南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加快筹建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深入推进“科技经纪人”试点;加快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要确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创新是城区突破瓶颈的“内核动能”,丰富的科创资源,完备的科创平台,让济南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主战场。历下与历城的上榜,印证了这座城市在创新赛道上的潜力。未来,若能以“全域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济南有望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据更核心地位。(来源:济南宣传)

相关文章
彬州市北极镇: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04-14 14:26:00
绥阳大寨5000余亩茶叶,采收!
2025-04-14 10:41:00
“哈智建”让审批咨询更便捷
2025-04-14 10:19:00
神木市西沙派出所走进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2025-04-14 10:10:00
兴县:“一村一品”绘就乡村新图景
2025-04-14 0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