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8:49:00
拿起锤子、锄头
戴上手套和墨镜
一头扎进山里“打野”
不仅能收获美味的野菜
还能找到“宝藏矿石”?
近日
多地上演现实版“黄金矿工”
南京市民春游挖“橄榄石”
成都也有人爬上山坡找“水晶”
“挖矿热”让不少人疑惑:
这些矿石是真的吗?
这些行为是否会有安全、法律风险?
近日,有市民在网上分享自己在南京六合区一废弃矿区挖“橄榄石”的照片,立刻引发关注,不少人循着网上的经验前去挖石打卡,并晒出自己的成果:一颗颗“橄榄石”呈绿色透明状,有大有小,在光的照射下十分漂亮。
图源:封面新闻
“那个地方以前是采矿的地方,现在废弃了,有点偏僻。”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山下的地面上有大量“橄榄石”碎渣,可以直接捡,但也有很多人带着凿子、锤子、小瓶子和密封袋等工具上山,在山体进行挖掘。“不只是南京市民,也有很多外地游客前来,大多数都是带着孩子来体验和研学的。”
和她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徐女士,她也在挖“橄榄石”的过程中收获满满。不过她还说,“建议不要太靠近山体,可能有落石。并且山体中间有一个蓄水池,无人看管且没有任何保护设施,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地上捡一捡矿石就还好。”
挖“橄榄石”的网友们。图源:封面新闻
这些“橄榄石”是真的吗?记者联系了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六合地区有大量火山生成的玄武岩,而玄武岩中确实可能伴生有橄榄石,但这些橄榄石大多是碎小颗粒,“早年可能经过勘探,但因不具有开采价值,所以一直未形成规模化开采与登记,扒拉扒拉可能确实能找到一些。”
网友挖到的“橄榄石”。图源:封面新闻
他谈到,目前,这片区域已处于荒废的自然状态,由于其野外环境复杂,且废弃的塘口等区域植被覆盖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并提醒广大市民谨慎前往该区域。“尤其是携带小孩的游客,更需格外注意安全,毕竟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野外区域,潜在风险难以预估。”
兴起“挖矿热”的不只南京,最近不少成都市民称在天府新区、新都等地的山坡上都挖到了“水晶”,并将挖掘攻略发布在网上,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根据人们晒出的“水晶”照片,这些大大小小的晶体形状并不规整,多为矩形或多边形。网友易周是一名地质爱好者,按照网友标注的定位,他来到现场,发现山坡已经被挖了很多,石头就在地面表层,稍微挖一下就能拿到。
易周挖到的“水晶”。图源:封面新闻
易周将挖出的“水晶”带回家,洗净后便开始做检测,并将测试过程拍下视频传给了记者。视频中,他将一块“水晶”放入盛满白醋的玻璃器皿中,出现了明显的冒泡反应。随后他用小刀刻划另一块“水晶”,晶体表面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硬度也不符合水晶的特性,基本可以判定所谓的‘水晶’其实就是方解石。”
“水晶和方解石外形很像,但其实非常好辨别。”对此,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介绍,方解石摩氏硬度约为3,具有明显的菱形解理;水晶(通常指石英)摩氏硬度约为6-7,没有解理面,玻璃光泽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小刀或其钥匙刻划,有明显划痕的就是方解石。还可以通过酸性反应判断,方解石化学成分为碳酸钙(CaCO₃),水晶(通常指石英)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₂),方解石遇到稀盐酸会产生明显的冒泡反应,而石英则不会发生反应。
方解石在白醋中冒出气泡。图源:封面新闻
对于挖出来的方解石或水晶,有网友担心会有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对此,付小方解释,方解石和石英均为地壳中常见的岩石组成矿物,本身不含有放射性元素,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如果矿石中夹带有其他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如某些铀矿或钍矿),才可能存在辐射问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此类矿石会对人体造成辐射危害。
同时,付小方还提醒,个人爱好者在野外无节制挖掘,可能会破坏自然森林植被,影响区域岩层的稳定结构。
地质工作者的提醒不无道理。
202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也曾兴起过“挖水晶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寻宝”,无节制的挖掘不仅破坏了植被,还导致山体裸露、坑洼遍地,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数米深的矿洞,存在坍塌的安全隐患,在雨季恐引发地质灾害。
图源:北京晚报
记者在探访时见到,在一处热门挖矿点,近30名家长和孩子聚在一起,掘地三尺,有的孩子干脆趴在土坡上,埋头苦干。尽管他们拿的只是小锤子和小铁锹,但没过多久,一片山坡就被翻了个底朝天。
图源:北京晚报
“东西不值钱,挖到挖不到无所谓,就是带孩子出来减减压。”一名家长说,他是在网上知道此处挖矿点的,于是就趁着周末开车带着孩子从市区赶来,“孩子挺高兴,亲近大自然嘛。”
然而,山中脆弱的自然环境无法承受家长和孩子的轮番“敲打”。针对这一现象,有市民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2023年4月,当地政府在进山干道设置了卡口,在上山路口、路线设立围挡并安排专人值守,对携带挖掘工具的市民进行教育和劝导,并在被挖掘的山体周边设置了“严禁私挖盗采”警示标志牌。
然而,据记者观察,值守人员和警示牌都在,依旧无法阻拦“挖矿大军”,依然有人“抄小道”上山,甚至警示牌旁就是一片被挖过的废墟。
记者了解到,京郊“挖矿寻宝”之风兴起已久,除了挖水晶,还有化石、萤石和蓝铜矿等等。参与者既有普通家庭,也有打着“京郊亲子游”“亲子地质研学”“少年地质探险”等旗号的商业团队。
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挖宝”破坏自然森林植被,可能会受到林业部门的行政处罚,并且凭借个人经验私自挖矿的行为也不安全,可能会遇到矿洞坍塌、碎石滚落等危险情况。
野外私自挖矿是否违法?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告诉记者,这取决于具体的行为和地点。一般情况下,在野外合法区域挖橄榄石并不违法。但若是在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特定禁止区域内挖橄榄石,则是违法行为,触犯相关法律法规,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
而这些天然矿石都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重庆百君(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明静律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肖明静介绍,无论这些水晶石、方解石纯度如何,价值高低如何,是否普遍,都是不能随意采挖的,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经过申请、批准,并办理登记,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行为属于非法采矿,非法采矿很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矿产资源浪费,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所以国家管控是挺严厉的。
她还说,非法采矿,轻则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还可以并处5000元到10万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在这过程中,如果涉及破坏土地、森林资源、环境资源,还涉及其他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
“寻宝”有风险
矿石虽美
也别随意“跟风”!
来源综合封面新闻、北京晚报
(来源:央视网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