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战国时代的楚服和齐服,在布料和工艺上有什么区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6 08:13:25    


受限于图像素材的缺乏,过去学者对于先秦服装文化的研究大多基于古籍,很难对该时期服装的形态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认知。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孙机就根据楚墓中发现的服装图像,提出了“楚”的概念,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山东和安徽两省相继发掘出的多套服装资料,齐文化区域内还可能出现一套具有当地特色的服装,将其命名为“齐服”,并综合讨论该类型服装的特征。

由此,可以了解到整个春秋时期的服装文化现状。

就服装学的研究来说,先秦时期的服装学是以前学术界涉足和认识不足的一个领域。即便如此,与史前相比,春秋战国时代的服装材料还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因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呈资料就是在这个时代完成的,在汉代的群经中也有关于这个时代的服装情况的记载。

《仪礼》中的服名、形制、服色和纹饰等与服装有关的文献散落着,关于六冠服的有关情况,在《周礼》中有记载。通过这些文献,对古代服装用语有了基本的认识。

再加上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对古代文物的挖掘,不断地得到与其相关的人物形象有关的材料,使我们对其服装的了解更加深入。

但是古籍资料,都与后来的大量史料相比,都显得比较匮乏和零散,而且古籍资料也很难相互印证,这也限制了我们对春秋战国时代服装特征的理解。

作为服装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名物学”是服装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春秋战国服装的研究中,必须要尽早地构建服装名称和物品的对应性,并进行更多的案例分析。

据前人研究,沈从文与孙吉在此方面的尝试较为成功,他们的研究资料丰富,研究严谨,所获成果也颇具说服力。

特别是孙机以楚服为切入点,阐释“深衣”在文学作品中的反复呈现,不但在认知上是一种开拓性的,而且在研究角度上也是一种不断拓展的探索。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型的考古挖掘,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服装的实物信息,为服装文化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素材,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疑问。

单就春秋战国时期来说,湖北郧县的乔家原墓、枣阳的九连墩墓、浙江安的五富墓、吉的五富墓、江西李洲山南墓、甘肃的张家川的马家塬墓,均发现了与服饰相关的图像及实物材料。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两湖-皖-浙一带出土的木俑数量较多,分布较集中,具有显著的楚文化特征,而木俑的服装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鉴于这一点,1982孙机在其著作《深衣与楚服》中第一次对“楚服”这一观念进行了阐述。

《墨子》、《左传》和《韩诗外传》的记载来看,孙先生认为,楚服虽然是蛮荒之地,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服饰,所有的服饰都可以归为“中国冠笄”一类。“

在那个时代,楚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一环,充满了活力,却又充满了生机。”

然后,孙先生通过对发掘出的石俑实物的分析,总结出了楚服的共性,也就是人们都穿着“身衣”,并从裙摆的形状来区分男女的楚服。

不过,孙机在文章中也提到了楚人的服饰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楚地除了“深色”的服饰之外,还有“紧身”的服饰,《左传》,《离骚》,《九章》,《说苑》,都认为楚地的服饰与华夏中原的服饰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文章还从汉朝服装的形态入手,论述了楚服装的演变和发展,并指出:“到了西汉,因为开国皇帝大多是楚人,所以,楚风遍布了整个国家,北地本来就有穿黑袍的习尚,被楚风一把扇子打下来后,更是兴旺了。”

孙机的“楚服”之说,是基于他所掌握的考古学资料,论证过程严谨、完整,所以,他所得出的结论,既有科学性,又有客观性。

从孙老师对相关资料的反复引述可以看出,“楚服”不仅具有中原地区华夏服饰体系的共性特点,而且还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

也就是说,对“楚服”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证据,但并不意味着,楚服就是整个春秋战国服装的全部特点。

楚墓、秦墓、三晋地区和齐鲁燕地的墓葬,在考古文化方面,特别是在墓葬文化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服饰是那个时代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区别应该是客观的。

孙先生对楚服的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战国时期的服装文化,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在战国时期,还有许多地方的服装,需要我们去发掘。结合近年考据发现,散落在山东齐故地的服装图像资料是很有价值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葬中,曾发现了6个兵马俑群,但因为技术不成熟,这些兵马俑群都已经残缺不全,很难找到完整的兵马俑群,所以考古报道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兵马俑群的形象。

不过,从一些保存完好的大块碎片上,可以看出,这些陶俑有男女之分,女性陶俑大多摆着跳舞的姿势,应该是跳舞的陶俑。

在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泰州安市的康家河村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墓葬,发现5个高达5.7-6.7公分的小型陶俑,它们都是战国时期的陶器。

这几个陶俑都是手工制作的,在打磨的过程中,先将衣服上的纹褶皱雕刻出来,再将衣服上的图案画出来。秦始皇的衣服层次分明,线条流畅。

但因其数量较少,且考古成果不明确,故未能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此外,在淄博临淄东夏庄的两个坟墓中,也有六个零散的彩绘陶像,这些彩绘陶像穿着与康家河畔的春秋时期的陶像一样。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文化考古所才在章丘县绣惠镇的女郎山发掘出一处大型的春秋中期古墓,并发现了300多个不同种类的器物。

中,这座随葬品的陪葬品中,还发现了38个彩画音乐和舞蹈的陶俑,它们排列整齐,保存完好,服饰的颜色和形状都很清楚,是进行服饰研究的绝佳材料。

这些资料一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很多人都专门写了一些关于这些资料在中国歌舞史上的重要性的论文,但是关于这些资料在服装方面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在山东的王沟,也有一处战国时期的古墓,发现一组小型的兵马俑。根据记载,秦始皇有三种不同的发式。

脸上和身上的衣裳上都有画。外衣的颜色以浅蓝为主,也有黄、红之分;裙子上用红色和黑色的竖条和白色的线条勾勒出来。从姿态上看,应该是歌舞俑。

到了21世纪,更多的新资料被发现,这些资料为我们对山东地区服装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其中一具为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的一处战国早期陵墓,于2001年发现的33具舞蹈和音乐的陶俑,它们整齐地排列着,分成七个小组。这些兵马俑有的站着跳舞,有的跪着弹奏。他们的五官和服饰都画得很清楚。

此外,《简报》刊登的大多是秦始皇时期出土的秦始皇遗像,这些遗像无疑为秦始皇的遗像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个,则是在安徽六安市白鹿镇的一处墓穴中,从一处墓穴中发掘出来的一盏青铜人,这盏青铜人不但体型更大,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更多。

虽然是从楚国墓葬中出土的,但由于楚国墓葬中有强烈的齐国墓葬特征,所以,这尊墓葬中的人物衣着,应该与山东墓葬中的人物衣着相同。

上述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来自于山东地区,位于临淄齐国故城周围,这些古墓具有典型的齐文化特征,而且级别都很高。

众所周知,临淄是战国时代齐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围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就是这里的文化和生活的缩影。

就连章丘、长岛和六安等地的文物,也大多来自于齐国的墓葬,这些文物与当时的齐国文化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是真实的齐国服装的缩影。

尤其要指出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见到的这些材料都是有限的。类似的服装原料应该还有不少,可惜因为储存条件和加工进度的关系,很多原料都没有来得及送来。

根据作者的调研,在淄齐故城附近的一些坟墓中,也发现了一些同样大小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穿着红色和黄色的衣服,衣领、衣袖和下摆,都有与临淄徐姚赵家相似的特征。

从这一点来看,不论人物的材质如何,体积大小,表演是否有抽象性,其服装风格格的独特性仍是由此而来。这是齐国特有的建筑风格,通过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前面所说,山东地区出土的兵马俑和安徽六安的青铜灯神,应该是战国时期同类人群的服装风格,这些服装在地理上具有集中的特点,但在风俗习惯上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这些服装与楚服一样,都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区域性服装类型,反映了齐国的文化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齐服”。根据已经存在的材料,齐服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服装的总体结构上,从正面来看,齐衣没有像楚衣那样的直立,而是衣襟向外翘起;而且,根据临淄赵家徐姚和长岛王沟的两处出土的兵马俑的服装,其服装的上部和下部的纹饰也是不同的。

这些特征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衣服应该是两件分开的,也就是内衣和外套。但从六安白鹭洲青铜雕像的服装来看,他们的服装虽然有不同的装饰,但是他们的领口边缘却是贯穿了下裳的一条线条,而不是单一的线条,一直贯穿到了下裳的边缘。

这种情况表明,他们的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我们可以从江陵马山一号墓中发现的服饰实物中看出一些端倪,这种服饰的制作方法,就是用不同的布料,将上衣和下身分开,然后缝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服饰的制作方法,就是使用不同的布料来制作。

齐服的缝制方法,应该也是大同小异,只是上面和下面的衣衫,都是不同的花纹和材质。

从服饰的细节上来看,齐国服饰有着许多与这个时代其它地区不同的特色。第一,西洋装的衣裳很短,通常只能遮住右边的衣裳,这和楚装的衣裳从背后缠到身上,或者在身上缠上好几圈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衣服的袖子普遍较窄,这与我们所看到的一部分楚服的宽大袖子明显不同。

第三,齐服领口、袖口和下摆边缘都很狭窄,与楚服宽边缘的特征正好相反。

第四,齐服的背面也有一个小小的凹槽,不过这个凹槽的形状有些不同,一般来说,舞女服的背面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凹槽,从里面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装饰尾巴,而六安铜灯雕像这种普通的仆从,这个凹槽就不会那么大了。

至于服饰上的装饰,一般都是很简洁的,以点状和线条状为主,也有一些是几何体。这些花纹大多是散点式的。

这与一些艳丽的楚装上繁复的、以枝、蔓、凤、鸟为主体的弧形纹饰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理解从广义上来说,齐服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在这里也提出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特点,以便进行对比。

穿着齐装的人像,特别是女子,大都挽着高高的发髻,而且以平头状者居多;也有一些人,将头发盘成一个小小的、高高的、像是帽子一样的装饰。楚服的女子一般都是盘着发髻。

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便是同一地域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性别、阶级和地位的差别。从前面所说的材料来看,这些雕像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舞蹈演员,还有一些是仆役之类的。

所以,她们的衣着应该是一种象征着下层女子的衣着,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特殊的群体的衣着特征。

至于齐地的男女服饰,目前还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从楚国的服饰来看,这些服饰的特点,却是这个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的特点。

相关文章
军犬品种有哪些(国际服役的7种军警犬,你都认识吗?)
2024-10-05 11:01:32
新手多久可以上高速开车(新手第一次上高速怎么开车?)
2024-10-05 10:49:56
绿豆芽怎么发最快最好(想吃绿豆芽自己在家发,只需早晚浇浇水!)
2024-10-05 10:29:59
电饭煲煮粥要多久时间才可以(电饭煲煮小米粥的方法 )
2024-10-05 10:13:17
企业淘宝开店流程步骤(淘宝怎么注册企业店铺?具体流程介绍)
2024-10-05 09: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