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16:02:16
按字面理解,股票回购就是上市公司从市场上买回一部分股票。
通常是公司觉得自家的股票价格被严重低估了,这时候扫货是很划算的,一方面股票价格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公司大概率能赚到钱,另一方面也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我自己都买啦,你们还有啥不放心的。”所以,一般回购行为会被市场解读为利好,利于拉升股票价格。
当然,由于监管对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持反对态度,有些现金流充沛的公司,不能乱投项目,反正钱放着也是放着,回购自家股票是个不错的选择。
股票回购以后,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是直接注销。在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因为份额减少了,所以每股盈利增加,参与分红的数量也减少了,股息红利也就更多。蛋糕还是那么大,人少了,分得自然就多。
二是公司自持。持有时间通常不超过三年,等价格合适的时候再拿到市场上卖掉,赚一笔差价。
三是进行转让。比如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奖励,或者转化为可转债等。
股票回购看起来对公司和市场都有好处,那为什么不会常常见到这种情况呢?
主要是因为,股票回购会占用公司现金,而现金是有成本的,钱用来买股票,自然就不能干别的,可能也会失去布局、扩张、收购、改善经营等机会。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公司会在“股票回购”的掩护下,干“羞羞”的事情。比如:公司高管会借着股票回购减持套现自己手里的股票,从而形成利益输送。还有一些公司,会释放“大额回购”的信息,提振市场信心后,行动打折,导致散户又被割一波韭菜。比如:我A某大公司,发布公告称:“以OOO价格,回购资金不超过XXX亿”,结果实际回购资金仅为XX亿,小数点往左挪了一位。你也拿他没办法,因为确实是“不超过”嘛!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公告,也要仔细评估,谨慎对待,不宜过分乐观。
Anyway,总体上回购股票可以解读为利好,而行业或机构回购潮的出现,也通常预示着市场底部的到来,具有较大的反弹概率。